【暑期“三下乡”系列报道】生物与食品工程系“‘药’约夏乡,青春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团到十八里镇田方庄菌菇种植企业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者:生物与食品工程系发布时间:2024-07-14浏览次数:68

  为加快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宏伟蓝图,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拓社会视野、提升实践能力,7月13日,亳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系“‘药’约夏乡,青春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团到亳州市十八里镇田方庄菌菇种植企业开展知识助农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挥专业特长,助力企业增收

  夏季是羊肚菌、草菇等大型真菌种植的空白期,种植企业经理介绍,在此期间企业为减少土地浪费,增加农民收入,常根据市场需求并结合时令瓜果生长习性,开展轮作种植水果。“‘药’约夏乡,青春赋能”促进团成员走进菌棚,调查轮作瓜果生长的健康状况,通过采集棚下土壤样品,检测其无机营养元素和微生物含量,帮助菌菇企业评估轮作作物对土壤肥力的提升状况。结合检测与评估结果,促进团成员同菌菇种植技术员讨论后期菌菇生产时,应针对性地补充和增施缺乏的肥料种类。促进团全体成员通过实践行动,为企业在改善土壤肥力生态,提升菌菇产量,增加种植收益等方面奉献专业知识和技术。

  调查菌棚生物多样性,解决菌菇生长资源竞争

  企业技术员提出在菌菇栽培期,其它植物对生态资源的竞争也会很大程度上减少菌菇产量,降低菌菇营养品质,增加病虫害发生频率。促进团成员结合所学的《植物学》和《昆虫学》分类知识,开展菌棚内的物种多样性调查,发现除企业种植的作物外,仍有大量非种植植物,同时存在多种危害菌菇生长,导致菌菇发生虫害的昆虫存在。促进团全体成员结合所学的《生态学》知识,提出了生物防治的策略,如增加棚下养鸡,来减少菌菇栽培期的杂草生长和虫害的发生;同时,增加菌菇菌种的遗传多样性,提升菌菇的生态竞争力和抗虫特性。通过发挥专业特长,促进团成员为企业给出合理化、科学化建议,助力菌菇企业生态式可持续种植发展。

  深入交流企业难题,推动菌菇科学种植

  菌菇企业种植人员与“‘药’约夏乡,青春赋能”促进团成员开展深入交流,将菌菇生产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一一举出,询问促进团解决的具体办法。促进团成员紧依《大型真菌栽培技术》和《植物病理学》等专业课程所学知识,对企业提出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和解决方案,如菌菇培养基的菌落生态平衡防治,来防治杂菌感染和病虫害的侵袭;适当控制通风和生长温度,来提升菌菇的营养物质积累;增设黄板、生物素药剂和捕虫灯设备来减少农药的使用,提升菌菇的品质等措施。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交流,促进团成员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难题,增加了企业技术人员的技能储备,推动企业菌菇的科学种植。

  通过此次三下乡活动,“‘药’约夏乡,青春赋能”促进团成员走进菌菇企业生产棚下,开展科学调查和实验检测,为菌菇企业种植献计献策,增加企业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储备,用实际行动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成员,促进团成员将始终秉持不懈奋斗与持之以恒的精神,踊跃参与并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国家政策。